要根据成绩还是兴趣选择中四科系
简介
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批迷茫及焦虑的学生,不知该如何在兴趣与成绩中选择中四科系。毕竟中四的科系将会影响自己未来的人生,所以在选择中四的科系成为了不少学生与家长困惑的难题。相信大部的人都会想到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科系怎么可能会学不好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学生是对科系的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还是对科系的整体内容感兴趣?例如有些学生喜欢景观设计科系,但只是喜欢科系里的景观设计,对于科系里的学习植物特征并不感冒。再者,根据成绩选择中四科系也并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需要考虑到同学对于科系的学习能力或是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理解老师的上课内容以及平时的测验难度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说到最后,选科系一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例如自己的能力水平、学习天赋、未来发展等等因素。并非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做出简单的选择,这样往往做出的选择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影响。
涉及对象
中学生,大学生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
内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题目最好的解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我们始终无法预测哪个科系是拥有未来最好的发展方向跟前景,但只有兴趣是持久不变的,因为快乐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如果真的为了未来的好出路而选择了并不是自己有兴趣的科系,在学习的时候提不起任何兴趣,也许这会成为成绩一落千丈的导火线。如果对某个科系很感兴趣就应该坚定的选择该科系。正所谓“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喜欢,就一定能学好。这也许是体现在学生愿意放弃周末的约会,放弃精彩的节目只为了能抽出一点一滴的时间来让自己有兴趣的科系有着更深入的研究,而不是每天过着朝九晚五,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谷歌公司招聘软件工程师时,就有一个不成文的“十万行代码”定律。进入谷歌的工程师,几乎都有编写超过十万行代码的经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都了解,如果只满足于完成课程作业,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这个数量级的,只有真正对该科系有足够的兴趣跟热忱,在闲暇课余的时间里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通过积极地参与大量的项目才有可能进入“十万行俱乐部”。所以,以兴趣为主,自己的身心终将是属于自己的,只有主宰了自己,才会拥有适应世界的能力。
从小我们就听惯了父母让我们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成为医生、工程师等等的专业人士。而要成为这些专业人士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我们的成绩却能成为我们的入门票。我们都知道成绩越优异,将来给我们的选择就越多,所以你说成绩重要吗?当然重要,它是我们努力的证明。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了考好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拼搏而挑灯夜读,靠着喝咖啡和浓茶撑着眼皮的样子,但是成绩单却可以替我们说话。我们也都清楚明白要成为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所以没有优异的成绩,我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为了不留下遗憾,我们需要努力用功读书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成绩对学生很重要,它让我们掌握自己的选择权,也能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留下遗憾。
中学生应该坚定自己的想法与立场,而不是因为父母的否定选择了自己没有兴趣的科系。举个例子,父母想要孩子成为医生而强迫他们选择理科,但孩子的内心是想要学习商科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来让父母理解并支持孩子的选择,毕竟未来的路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走下去,父母不能一直左右孩子一生的决定。另外,现今也有许多中学生会因为追寻朋友的意愿而选择了自己不太擅长的科系。这种现状是因为同学长时间的依赖于朋友而且导致自己无法或不愿意理智的去思考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这里想提醒各位同学,可以听取朋友的意见但不能盲目地去相信朋友。朋友的意见固然重要,因为对方可能十分的了解你,并且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去给予你很好的意见。
总结
总而言之,在选择中四科系中,兴趣和成绩固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不应该单纯地选择某一派作为解决学生问题的终极答案,而应该作出适当的取舍。成绩派有它的道理,由于中四科系会比中三更加深入,因此如果学生在中三的成绩都已经跟不上的话,中四阶段只会更加辛苦。但也有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按成绩来选择中四科系,后来都以失败收场。因此,兴趣派其实也有它的道理,但如果单纯讲兴趣的话,在中四科系通常也会以失败告终。学生和家长必须明白一点,兴趣和能力是两回事,他们两者可能会有关系,但并不是有绝对关系,有兴趣并不代表学生有能力,比如学生喜欢踢足球,但这并不代表学生能踢得很好。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只要学生有兴趣的话,那么就会深入地研究下去,令自己的能力提升。这是不可否定的一种可能性,但这并不是绝对。因此,学生们在选择中四科系的时候必须在兴趣和成绩中间拿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只要能够找到兴趣和成绩的一个平衡点,学生的中四与中五生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参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