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面面观之是否保留大学预科班固打制度


1.0 简介
根据全国大专升学辅导组(全升)的解说,本地国立大学预科班是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进入本地国立大学就读学士课程的另一道桥梁。它原本只开放予土著学生申请,直到2002年,政府才开放10%的大学预科班学额予非土著学生。最近,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的入学种族学额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从开始增加名额、保留固打制度引起的争执,演变成今日围绕着整体国家教育体制的固打系统攻击,形势是一片混乱。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华社对此制度感到极度陌生。其实,预科班早在1980年开始,是由各个大学各自承办,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科系尤其是理科学系让你“预先”就读。这是为了帮助学习较弱势的土著学生,避免他们日后在大学跟不上。教育部长马智礼再次捍卫保留大学预科班固打制的决定,并表示若要废除这制度,首先须确保土著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那大家的意见又是如何的呢?预科班固打制度是否应该被保留呢?
根据2019/2020年大学预科班的学额分配制度,依旧是保留90%土著学生和10%非土著学生的考绩制度。而政府于2018年给予华裔和印裔学生的额外名额,是依据当时的需求和土著学生未被填满的名额空缺。

2.0 涉及对象
中学生、先修班学生大学生、家长、教育人事、社会人事

3.0 内容

a.   公正与公平两者间的差异
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公平意味着把所有人都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计各自的社会背景,文化差异,让他们自由竞争。从人的价值实现而言,机会平等才是公平概念的真实内涵。以马来西亚目前的形势而言,这样的做法合理吗?表面上看起来合乎情理,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带入这个制度过后,这个合理性就存在疑问。简单拿一个例子来说,沙砂内陆的孩子,没有充沛的教育资源,在进入全国考试的时候,宏观上成绩必然比不上资源充沛的城市小孩。如果我们用同样的衡量点来录取他俩,那么乡村小孩很可能无法入学。接下来,他们的下一代由于父母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生活无法获得改变,继而重复同样的命运,并形成一个死循环。这样,国家就会逐渐形成撕裂的社会

b.   贫富悬殊程度
马来西亚的贫富悬殊,更多体现在地域的分别–半岛西海岸和东海岸,以及西马和东马之间的贫富差距,然后才是从中分别出来的种族收入差距。要解决贫困,那么就要往地域这个因素下手。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地域的教育模式。那么以马来西亚的社会条件,教育制度应该循着公正,还是绩效制呢?这就必须看看到底贫富悬殊在马来西亚去到什么程度。世界银行2015的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的基尼指数是0.41,被概括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因此,喜欢与否,这其实意味着教育领域依然需要强力的固打政策,来重新分配资源和机会。

c.   凸显预科班成立的初衷
这么样的一个制度,优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比原先的固打制更能凸显预科班成立的初衷,并且真正跨族群的整合教育资源,让各种入学考试各司其职。但是,如果你站在华人本位的角度去看,那么你可能就会失望了,虽然在马来西亚B40的人群中,土著占比73.61%,但是如果换算成绝对人数,那是多出非土著很多的。只要依据家庭绝对收入作为唯一标准,笔者断言,最终的结局,预科班学生的比例会是95%土著和5%非土著,甚至来得更高。你可能也会看到某些州属的学生特别多,尤其是登嘉楼、吉兰丹和沙巴州,因为他们贫困的指数最高。



d.   取代STPM 的份额
预科班总额的扩大,将影响到大学先修班学生的份额,进而取代了STPM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原本的问题不但没有获得完善的解决,反而滋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清楚知道STPM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让学生进入政府大学进修。在其学额受到限制之后,不公平的现象反而变得更为严重,因而非土著心里滋生了不满。

e.   流失人才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有素质的人才。进而,让国家在有足够的人才协助下,实现先进国目标,继续前进。然而,在解决非土著学额不足的问题上,教育部采取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本末倒置方式,以最简单却完全无效的方式,增加非土著的学额。同时坚持不废除种族固打。这种重量不重质的方式最终导致受害的是学生和国家,人才也随着政府保留土著固打制而流失。

4.0 总结
总的来说,保留大学预科班固打制度存在着利与弊。虽然新制度情形可能比现有的来得更不平衡,但是站在大格局的立场,换个角度来看,在教育领域打破种族固打过后,它就会形成骨牌效应,并接连带动其他领域种族固打制的取消。长远来说,这种短期的阵痛,对全民,包括华人,其实百利而无一害。希望在不久后的将来,大马教育部可以总结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让大众去接受保留大学预科班固打制度。此外,大学预科班应该去除摄取精英、提供快速管道等角色,而只以扶贫的任务被保留下来。

5.0 参考
A. 大学预科班
B. 大学固打制的枷锁:从预科班谈起
C. 【预科固打】许延炎:弄巧成拙槟华堂反对固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