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应列为国语团结语言
1.0简介
马来西亚乃后殖民多元族群国家。至今,语言与教育仍是国族打造的重要工具,并于相关政策贯彻“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理念。此为族群民族主义思想,冀以单一语言与文化重塑他族的族群特征。其中,《1967年国家语言法》、《1971年国家文化政策》与《1996年教育法令》乃是国家推行单元化民族主义的显著案例,并且激起国内非马来裔族群的反对与不满。有许多认为多源流教育体系是国民团结之阻力,但从教育学而论,多元流教育是符合母语的教育原理,本来就是公民基本权利,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各源流学校除了教学媒介语不同,都是采用教育部共同的课程纲要,没有制造种族不团结。
2.0 涉及对象
本次课题涉及的对象有教育部,教师与学生。
3.0内容
在2017年,砂拉越首席部长拿督阿玛阿邦佐哈里表示,透过语文能统一国人的思想与团结。因此共同的语文能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和睦。因此,我国的国语,即马来语的地位和角色必须持续的被提醒,必须灌输国人及提醒国人国语的重要性。他表示,一旦国人团结,懂得共同的语言,便能有更多的能力资源来发展国家。因此,国语的地位必须被巩固,在官方事宜上被使用。他强调,无论如何,必须坚持我国的官方语言,即国语的地位,知识来源和沟通的语言必须是以国语为主,就如在我国宪法第152条文阐明的。另外,他说,语文和文学是族群的尊严。在努力发展国家,朝向发展国的目标的同时,不要忘了语文和文学。所谓“文化显示我们的容貌”。
有许多认为多源流教育体系是国民团结之阻力,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应该从中学开始,就要有共同源流学校,塑造国民团结。但从教育学而论,多元流教育是符合母语的教育原理,本来就是公民基本权利,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遗憾的是,当每次提到国民团结的课题时,多源流教育体制往往会成为代罪羔羊,仿佛只要统一源流,各族之间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国民团结就会自然成形。
虽然各源流学校除了教学媒介语不同,但都是采用教育部共同的课程纲要来向学生灌输同样的价值观,根本没有制造种族不团结。有些报道指出华小马来文科的老师没有掌握马来文,以及华小学生只有华语说得好,活在华语的世界。华语是华小华裔生的母语,学好本身的母语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就如马来学生和印裔学生也必须要掌握本身的母语,这其实也符合了马来谚语“语文是民族灵魂(bahasa jiwa bangsa)”。事实上,华小在学习华文的同时,也积极提升对马来文的学习。这些年来,在小六评估考试(UPSR)中,华小的马来文科成绩也已经明显提升,显示华小学生除了掌握好华语华文,也没有忽略马来文的学习。
独中没有因为用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而忽略学生必须掌握国语及英语的重要性。独中课程的设计也没忽略本地元素。反过来说,各族学生云集一个学堂受教育的学府,虽然对各族群学生间接触交流有所帮助,但也不一定就能促进民族团结。
“讲好国语、才是国民”与马来西亚多元的形像根本格格不 入。马来语的身份应该是本国官方语言和“普通话”,“国语”则应是象征性的。任何国人学马来语的动力应是为了方便,偏激者不应把语言当政治武器,动辄以他人国 语弱为由而质疑他人的爱乡爱土爱国之心。
4.0总结
在多元种族国家,各族的关系与国民团结是永恒的课题,亦是无法绕过的重大挑战。至于要如何达致国民团结,各源流学校应该积极推展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的活动,主动带动相互交流、扶持和合作的文化、体育和学术活动,也可包括家长领养其他族群学生的活动等。民族团结则与整体社会形势有密切关联。如果整体社会存在严重种族分歧,则学校的族群融合肯定会受到影响。语文并不是团结一个民族的唯一条件。但是马来文作为国语可成为各族沟通的工具,促进各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5.0 参考